[摘要]魯迅獎章讀書運動是新中國成立后的第一次全民讀書運動。此次運動涵蓋各個年齡段人群,以閱讀各類紅色書刊為主要內容,對于確立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具有重要意義。天津作為開展魯迅獎章讀書運動的重要城市之一,以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為主線,重點發揮各級黨組織的領導作用以及團委等相關單位的協作、宣傳動員作用,確立了“市級—區級—基層”三級指導機制;采取以宣傳為主,指導閱讀、征文、報告會等諸多形式協同的動員方式;確立“讀書光榮”的激勵機制,自上而下開展讀書活動,對于提高人民群眾的思想政治覺悟發揮了重要作用。魯迅獎章讀書運動初步掀起了人民群眾閱讀紅色書刊的熱潮,推動了社會主義文化事業的發展。
[關鍵詞]魯迅獎章讀書運動;天津;文化建設;思想政治教育
新中國成立后,在經濟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的同時,文化建設在社會主義建設中也日漸顯現其重要作用和地位。為了更好地動員人民群眾參與社會主義建設,黨和政府通過發行紅色書刊,舉辦集體學習以及座談會、報告會等形式開展人民群眾的學習教育,初步普及了馬克思主義。1956年后,黨和政府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結合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引導人民群眾樹立科學的世界觀、正確的人生觀,妥善處理國家、集體、個人之間的利益,以培育良好的社會道德風尚,為進一步建設社會主義奠定堅實思想基礎。在此背景下,魯迅獎章讀書運動得以開展,并迅速在全國主要城市掀起熱潮。
作為新中國成立后的第一次全民讀書運動,魯迅獎章讀書運動最早自1958年4月從上海發起,隨后天津于5月開展,12月底進行了評獎工作,至1959年1月底結束。同時,太原、南寧、長春等地也開展了此次讀書運動。此后,全民讀書運動成為黨和政府提升人民群眾思想政治覺悟的主要方式之一,為普及紅色文化、加強人民群眾的思想政治教育做出了重要貢獻。學界以往對于魯迅獎章讀書運動的關注不多,既有成果沒有涉及在天津的讀書運動開展情況,只對這場運動在上海的大致開展過程進行了簡要說明,尚未有深入研究和討論。本文以天津為例,具體論述此次運動的開展過程,試圖闡明魯迅獎章讀書運動初步改變了天津當時盛行的“重文藝輕政治”的讀書風氣,對于提升人民群眾的思想政治覺悟、推動社會主義文化事業發展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一、讀書運動開展的背景
魯迅獎章讀書運動的興起,是在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后,配合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形勢下開展的。中國共產黨出于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探索、提高人民群眾思想政治覺悟的需要,加之天津自身具備一定的條件,共同構成魯迅獎章讀書運動在天津開展的背景。
(一)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探索的需要
20世紀50年代中期,中國共產黨開始考慮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進行第二次結合的問題。1956年4月初,毛澤東指出:“最重要的是要獨立思考,把馬列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具體實際相結合。民主革命時期,我們吃了大虧之后才成功地實現了這種結合,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F在是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我們要進行第二次結合,找出在中國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劉少奇在中共八大的政治報告中指出:“文化教育事業在整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同時提出“我們要用社會主義的、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思想去武裝知識分子和人民群眾”。中共八大關于政治報告的決議中指出,國內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滿足人民的經濟文化需要,成為黨要解決的主要矛盾之一。人民群眾的文化教育工作,關乎社會主義建設大局。中共八大為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指明了方向。
中共八大閉幕后,新中國文化事業迎來了良好開端。首先,文化和科學被引入現代化內涵之中。毛澤東在1956年11月6日會見意大利社會黨農業考察團時,首次表示要“逐步建設現代化的工業和農業,現代化的文化和科學”。1957年2月27日,毛澤東在《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中提出,要“將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具有現代工業、現代農業和現代科學文化的社會主義國家”。建設社會主義現代文化成為黨和國家的主要目標之一。其次,在“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古為今用、洋為中用”“推陳出新”方針的指引下,文化事業呈現繁榮局面。文藝界創作熱情與日俱增,同時開始翻譯外國著作。最后,提高人民群眾的文化知識水平成為文化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20世紀50年代,黨和政府相繼開展了文字改革工作、普及小學教育、發展普通中學、改革教育制度等。在這樣的背景下,開展讀書運動同樣也是發展社會主義文化事業、提高人民群眾文化知識水平的一項重要舉措。
(二)提高人民群眾思想政治覺悟的需要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中國共產黨領導革命、建設事業的優良傳統,是提高人民群眾思想政治覺悟、凝聚共識、確立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重要方式。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后,毛澤東在《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中指出:“現在需要加強思想政治工作。不論是知識分子,還是青年學生,都應該努力學習?!?958年1月,毛澤東在起草的《工作方法六十條(草案)》中提出:“思想工作和政治工作是完成經濟工作和技術工作的保證,它們是為經濟基礎服務的。思想和政治又是統帥,是靈魂?!边@為此后的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行動指南。
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后,在青年群體中樹立共產主義理想,引導青年做無產階級事業接班人,在國家建設中貢獻更多的力量,成為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任務之一。1957年3月,毛澤東指示:“大學、中學都要求加強思想、政治領導和改進思想、政治教育”。5月,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大會通過的決議將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改名為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以下簡稱共青團),大會指出:“為了提高青年的政治覺悟,在青年中間進行革命傳統的教育,目前具有特殊的意義”。可見,引導廣大青年加強思想政治學習已成為當務之急。
就地方實踐而言,以天津為例,隨著《毛澤東選集》第二、第三卷的出版發行,天津“要求全市干部學習毛澤東著作《實踐論》、《矛盾論》和中共黨史,提高思想理論水平”。“市委宣傳部還舉辦經濟建設研究班,培養兼職理論教員和輔導員。同時,在全市職工和青年學生中進行階級教育、共產主義道德教育和馬列主義世界觀教育”。由此可見,天津開展學習教育的受眾文化程度和學習內容均有局限,還沒有舉辦過一次全民范圍的閱讀各類紅色書籍的讀書運動。
(三)天津舉辦讀書運動的條件
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后,文化建設作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重要內容,受到中共天津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開展魯迅獎章讀書運動便是其中重要一環。天津開展魯迅獎章讀書運動有如下條件。
圖書館基礎設施比較完備,有一定數量的藏書 天津市圖書館在新中國成立后接收了日本居留民團的圖書,“約有七萬冊,大部是日文圖書”。至1952年組建天津市人民圖書館時,藏書約40萬冊。紅橋區、河北區、和平區以及東郊、北郊等區都建立了圖書室,各類學校和機關大都建立了單位的圖書館或圖書室。這為讀書運動的開展提供了基礎設施保障。
掃盲運動初見成效,但仍需普及文化教育 天津自新中國成立后就開始開展掃盲運動。至1958年3月,全市已掃除青壯年文盲25.3萬人,占青壯年文盲總數36萬人的70%。掃盲運動為進一步普及文化教育創造了條件,“打破了群眾對學習文化的神秘觀念,群眾從親身體會中認識了,只要下決心學好文化并不是特殊困難。工農群眾完全有可能掌握文化科學知識”。但是,掃盲只是萬里長征邁出的第一步,向人民群眾普及文化知識,提升思想政治覺悟,依然任重而道遠。
借鑒以往讀書運動的經驗,規避可能發生的問題 1951年4月,新華書店華東總分店在上海各級機關的配合下,開展了華東區讀書運動。此次讀書運動以上海及其周邊為中心,通過在各工廠、鄉鎮建立圖書室,購置圖書來動員人民群眾進行讀書。可以說,這是一次以建立基層圖書室、購置圖書為主要內容的運動,并非真正意義上普及紅色文化的全民讀書運動。天津從華東區讀書運動的經驗中認識到“有些分支點負責不夠,官僚作風”,“黨委不發動群眾,也不親自領導進行,只交給區鄉干部了事”的問題。因此,天津在后來開展魯迅獎章讀書運動時規避了上述問題。
從1958年起,在中共天津市委的統一領導下,各級黨組織在黨員中進行了黨的基礎知識、黨的路線方針政策、革命傳統和黨員思想修養等方面的教育,各條戰線上也掀起了學習黨的理論和方針政策的運動。例如,“天津工人掀起學哲學、學毛澤東著作的熱潮”。魯迅獎章讀書運動也正是在此背景下逐漸開展起來的。
二、讀書運動開展的過程
天津于1958年5月開展讀書運動,12月底進行了評獎工作,根據讀書數量和思想收獲兩個方面,由各單位指導小組評定等級,頒發魯迅獎章和獎狀,至1959年1月底結束。大體來看,讀書運動經歷了三個階段:從運動開始至第二批書目公布為第一階段,從第二批書目公布至1958年12月底讀書結束為第二階段,開展評獎工作為第三階段。讀書運動的開展,使天津初步形成了通過讀書提高思想政治覺悟、豐富知識的良好風尚。
(一)讀書運動的初步開展
魯迅獎章讀書運動最早于1958年4月在上海發起,5月6日,天津市“文化局、教育局、工會聯合會、文聯、團市委、學聯決定聯合舉辦一九五八年‘魯迅獎章讀書運動’”,并成立了市讀書運動辦公室;各區由團委出面召集區工會、教育局文化科等舉辦單位,并邀請區圖書館、文化館、工會俱樂部等方面參加,建立區讀書運動辦公室;基層工廠、農村、學校、機關、商店、手工業生產合作社,由基層團委會同工會、學校行政部門、校學生會等有關方面,建立讀書運動指導小組,領導讀書運動的開展。
天津開展讀書運動旨在加強對廣大人民群眾特別是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們的政治覺悟和思想水平,進一步豐富知識,養成讀書的風氣和習慣,促進生產和文化事業發展,“希望通過這個運動,出現一個人人看新書,看好書,看社會主義書籍的風氣”。因此,運動始終圍繞如何通過閱讀紅色書刊來激發人民群眾愛黨、愛社會主義的熱情,對于提高人民群眾的思想政治覺悟是一次有意義的實踐。讀書運動按文化程度分為甲乙丙三級,甲級高中以上,乙級初中以上,丙級高小以上,“凡適合甲乙丙級規定之文化程度或相當于同等文化程度的職工和青年,均可向所在單位讀書運動指導小組報名參加”。其中,根據高中、初中、高小的文化程度,市讀書運動辦公室又制定了適用于甲乙丙三級的閱讀書目。這些閱讀書目主要以政治思想讀物和文學讀物為主,自然科學讀物為輔,絕大部分為紅色題材書籍。甲級部分的書目中政治思想讀物38種,文學讀物32種,自然科學讀物4種;乙級部分的書目中政治思想讀物21種,文學讀物33種,自然科學讀物8種;丙級部分的書目中政治思想讀物20種,文學讀物30種,自然科學讀物7種?!胺矃⒓幼x書運動者,必須在規定的書目中選讀十本,類別比例為政治思想4本、科學技術2本、文學藝術4本”。同時,各基層指導小組還規定,各單位可以“根據本單位的情況和特點,自行挑選市級推薦書目以外的一些書籍,但不能超過5本,類別比例不能變動”。讀書運動開展后,受到全市廣大人民群眾尤其是青年的熱烈歡迎,在運動開展后1個月,“參加魯迅獎章讀書運動的各單位職工、干部、學生已經有二十六萬多人,其中多數是青年。河北天津師范學院、中國絲綢公司天津分公司、東郊區供銷社等單位,90%以上的人都參加了這一運動”。
在中共天津市委和市政府的領導下,各級讀書運動辦公室和基層指導小組以各種形式動員人民群眾投入讀書運動,開展了多種形式的活動,引導人民群眾開展閱讀。市級、區級讀書運動辦公室通過報紙、電臺、海報和讀書小報等形式宣傳讀書運動的意義和辦法,印發了《實施辦法》《讀書簡訊》,隨時介紹基層開展運動的工作經驗,指導運動的進行。基層單位通過黑板報、廣播、讀書運動小報等形式進行廣泛的宣傳。例如,紡織站團支部派人深入各科室解答問題,進行口頭宣傳,“結果很快就有150人報名,青年全部參加了讀書運動,堅持閱讀的有70%以上”。
隨著報名人數的增多,為了動員更多的民眾參與讀書運動,市讀書運動辦公室又制定了第二批閱讀書目,縮小了甲乙丙三級書目的難度差別,從而使更多的人參與讀書運動,推動讀書運動的深入開展。
(二)讀書運動的深入開展
在1958年5月底公布的第二批書目中,甲級部分的書目中政治思想讀物18種,文學讀物21種,自然科學讀物8種;乙級部分的書目中政治思想讀物11種,文學讀物37種,自然科學讀物13種;丙級部分的書目中政治思想讀物10種,文學讀物28種,自然科學讀物5種。第二批書目較第一批書目增加了時政圖書,如《希望寄托在你們身上》《共青團三屆三中全會擴大會議主要文件匯編》《乘風破浪,永遠跑在時間前面》等,值得一提的是,甲乙丙三級書目差別并不明顯,絕大部分是相同的??梢?,此次讀書運動的性質已轉變為加強全民思想政治教育。
天津要求“各基層圖書館應根據市規定推薦書目,可進行研究,根據情況適當購買1—2套或者購買其中一部分,專門用于推薦,并可考慮舉辦‘魯迅獎章讀書運動書籍推薦展覽’”。以河北區圖書館為例,政治思想讀物以馬列主義和毛澤東思想相關書籍為主,包括列寧的《青年團的任務》、毛澤東的《改造我們的學習》《整頓黨的作風》《關于糾正黨內的錯誤思想》等;文學讀物是新中國以及蘇聯名著等,包括方志敏的《可愛的中國》、周立波的《暴風驟雨》、梁斌的《紅旗譜》、曲波的《林海雪原》、蘇聯作家阿札耶夫的《遠離莫斯科的地方》等;自然科學讀物則是以宣傳中國、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建設成就、歌頌勞動光榮等相關內容的書籍為主,包括錢學森的《從飛機導彈到生產過程自動化》、姜湛遠的《怎樣鍛煉身體》、蘇聯齊格爾的《人造衛星》等?!巴ㄟ^閱讀紅色書刊,人們從書籍中吸取了精神力量,提高了共產主義覺悟,激發了勞動積極性”。
與此同時,推薦閱讀書目增多帶來的問題就是找書困難。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各個單位幫助人民群眾解決書源問題。很多單位整理了各自的圖書館,購置了很多新書。各讀書指導小組負責做好組織工作,幫助讀書小組安排閱讀書籍,采取合買或個人購買的方式互相傳閱。
許多單位為了開展讀書運動,暫時收回了已借出的圖書,整理、統合了本單位圖書館的圖書。例如,“紅星打字機廠發動了團員和積極分子找回借出的書進行整理、編排和借閱”。各單位發動人民群眾購書也比較廣泛,有的單位出臺了分期付款的購書方法,還有一些單位為方便人民群眾借書想了許多辦法。例如,塘沽區人民銀行團支部用午休時間擺書攤和晚間串宿舍、登門送書的方法解決外勤白天工作沒有時間借書的問題;市絲綢公司與和平區圖書館建立了集體借閱的關系,解決了書籍供應問題,減少了個人借書花費的時間。
在讀書運動中,許多人根據推薦書目,結合個人工作、思想和學習情況制訂了學習計劃,積極閱讀各種書籍?!凹徔椪?、市二中、十五中等許多單位的職工和學生,結合整風、整團,普遍選讀了‘堅持拋棄個人主義’、‘論共產主義人生觀’等書,棉毯廠、天津師范大學等單位的職工和學生選讀了‘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矛盾論’等毛主席的著作,使讀書運動和政治運動結合起來”。不少人還把讀書運動與個人的紅專規劃結合起來,選擇那些自己迫切需要學習的政治書籍和技術書籍來讀。例如,“中共天津市委直屬機關的很多干部選為了配合思想解放運動,選讀了‘論又紅又?!谒枷攵窢帒鹁€上’等書”。
各單位還開展了各種輔導閱讀的活動。例如,塘沽區讀書運動辦公室每月為人民群眾舉辦一次輔導報告會;塘沽區檢疫所根據職工要求,舉辦“如何寫讀書心得”的講演;市第三十中學開設由語文老師講解“如何學習林海雪原中的英雄人物”的課程;紡織站采取了抽查筆記的辦法,督促和輔導閱讀;市絲綢公司搭建了辯論臺,通過發表不同的體會和辯論,提高人民群眾的認識;棉毯廠為幫助人民群眾學深學透,組織讀書小組定期開展朗讀會、討論會等。通過各種輔導閱讀活動,更多民眾參加讀書運動。有的指導小組以前一周活動一次,經民眾要求增加為兩次,小組由幾人增到十幾人,民眾讀書的熱情很高。截至讀書運動結束,“全市已建立了讀書小組2339個,在工廠、學校中多是團小組、哲學學習小組、政治課小組”,這些小組在幫助人民群眾開展讀書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閱讀的良好風氣初步形成
魯迅獎章讀書運動的開展,使社會上初步形成了閱讀的良好風氣,越來越多的人民群眾加入讀書的行列。讀書運動一經開展,便受到人民群眾的熱烈歡迎。據不完全統計,至讀書運動結束,天津“參加讀書運動的有46萬多人”,“堅持參加讀書運動的全市共有911個單位94898人(其中青年88555人),包括工廠、商店29926人,機關6504人,學校53526人,農村148人,手工業3479人,其他1315人”。以河北區為例,很多人都養成了多讀書、愛學習的良好習慣。全區186個單位、8846人參加了讀書運動,經常參加讀書的有5115人。讀書運動結束后,市讀書運動辦公室根據參加讀書運動人員已讀完書目的數量和思想收獲,頒發魯迅獎章和獎狀,以資鼓勵。
讀書運動開展后,天津各級圖書館的借閱情況較之前發生了很大變化,看政治思想讀物和現代書籍的讀者大大增加了,“從積壓到供不應求,顯著改變了厚古薄今、重文藝輕政治的傾向”。例如,和平區圖書館以前一星期借出書籍1600多本,其中古典書籍有600多本;自讀書運動開展后,一星期借出的1600多本書中,只有幾本是古典作品。從河北區圖書館的統計來看,讀書運動開展前每月借閱量為9500冊,古典作品為3228冊;讀書運動開展后,每月借閱量為19318冊,古典作品下降到1183冊。紡織站圖書館一周開放3次,經常借書的有74人,其中看古典作品的有63人;讀書運動開展后,圖書館改為每天開放,看政治思想讀物和反映現實作品的由11人增加到134人,看古典作品的下降到31人。很多人在學習完毛澤東等領導人著作以及英雄人物的事跡后,汲取了精神力量,提高了工作積極性。如棉毯廠的團員李某,在學習《不死的王孝和》《方志敏戰斗的一生》時,被烈士們的英雄氣概和英勇不屈的事跡感動得流下了淚,之后他每天只睡五六個小時,在暑天堅持送地毯;青年黨員李某立志要學習先烈并經常以烈士們堅韌不拔、一切為了黨的利益的高貴的革命精神來鞭策自己等。
與此同時,讀書運動中也存在一些問題。在運動開展之初,“大部分報了名的讀者都投入了讀書的熱潮”,但隨著讀書運動的持續開展,很多人不能堅持到最后。例如,“從紅星打字機廠、天津印染廠、第一鐵絲廠等五個單位調查,1053人報名,堅持看書的只有125人,占報名人數的12%”。出現上述情況的原因在于一部分人對于讀書運動意義認識不夠,加之平日沒有養成讀書的習慣,故參加讀書運動時不夠專心致志。
總體來說,讀書運動的開展使大多數人民群眾開始接觸閱讀,初步形成閱讀的良好風氣。很多人將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工作中,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效率。但是,在讀書持久度和知識普及度方面,這僅僅是一個開始,仍然需要繼續大力推廣全民讀書運動。
三、讀書運動開展的內在機理
魯迅獎章讀書運動主要是通過“閱讀+群眾運動”的方式,為之后的讀書運動乃至思想政治教育運動的開展提供了實踐經驗。在活動的執行方面,天津建立了“市級—區級—基層”的三級指導機制;在群眾動員方面,建立了以宣傳為主、多種活動協同的動員方式;在活動激勵方面,通過頒發魯迅獎章和獎狀,鼓勵參與者繼續讀書,培養讀書光榮的價值取向等。如此,魯迅獎章讀書運動得以自上而下、有條不紊地持續開展。
(一)建立三級指導機制
魯迅獎章讀書運動之所以能夠順利開展,一個重要原因是在天津各級黨組織領導下成立了指導辦公室,統籌和指導讀書運動的進行。市區級黨委、工會、團委、文教科、文化館、圖書館等有關方面聯合成立了指導讀書運動的辦公室,“許多基層單位也都由黨、政、工、團、圖書館等方面組成了讀書運動指導小組或辦公室”。全市總計建立了22個讀書運動辦公室負責讀書運動的開展,基層單位建立了993個讀書運動指導小組協助基層開展運動?!笆屑墶獏^級—基層”三級指導機制在運動開展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統籌協調作用。
三級指導機制中,市級即市讀書運動辦公室;區級即區級讀書運動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區團委;基層即基層單位建立讀書運動指導小組,并邀請圖書館等有關方面參加,學校還可邀請班主任或語文教師等參加,日常工作會議由基層支部或團委負責召集。讀書運動之所以能夠順利開展、取得一定成績,關鍵在于各級黨委的領導。例如,和平區黨委指示把讀書運動列入區群眾文藝工作委員會的工作規劃之中;市運輸公司黨委在宣傳會議上布置了如何開展讀書運動;市電子儀器廠黨委在群眾大會上講讀書運動的意義,動員大家參加等。另外,市讀書運動辦公室規定學?!皯餐撠煛⒔y一分工、指定專人召集”,參加讀書運動人數較多的學校,還可以在校級讀書運動指導小組下,設班一級的指導組,以便于對讀書工作的具體指導。
此外,基層指導小組的職責主要分為以下四個方面:“(1)加強讀者的思想領導和組織領導;(2)幫助讀者制訂讀書計劃,支配業余(課余)時間,并經常檢查讀書情況;(3)舉辦讀書輔導活動,如舉辦墻報(或專欄)小型讀書報告會、朗誦會、故事會、讀書經驗、心得交流會等;(4)負責對參加者讀書成績的評定,接受市、中層(區)讀書運動辦公室的委托,代授獎章等工作”。自此形成了“市級—區級—基層”的三級指導機制,有效地動員了廣大人民群眾參與讀書運動,對于自上而下、有序開展讀書運動發揮了領導作用,擴大了讀書運動的影響力。
在三級指導機制的統籌規劃下,各級讀書運動辦公室和指導小組對人民群眾進行讀書指導,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活動,鼓勵、引導、帶動大家參加讀書運動。
(二)形成宣傳為主、多形式協同的動員方式
在三級指導機制下,天津利用各種形式,對讀書運動進行廣泛宣傳,動員人民群眾參加閱讀,形成了以宣傳為主、多形式協同的動員方式。
宣傳方面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以市級、區級各文化機關為主,以廣播、報紙、板報、展臺等形式對讀書運動進行全民宣傳。例如,“新華書店為了配合這一運動,各個門市部都普遍的開辟了魯迅獎章讀書運動的專窗,展出了有關書籍,來進行宣傳”。此外,市圖書館、市作家協會等單位還舉辦“方志敏戰斗的一生”“青春之歌”“人造衛星”等報告會,加大宣傳力度。
宣傳方面的另一個突出特點,就是多形式協同動員,即發揮各基層讀書指導小組的作用,采取討論、寫讀書筆記、舉辦座談會等形式,指導、動員人民群眾參與讀書運動,做到使每一個參與讀書運動的人都能夠在組織的帶領下提升思想認識,并將學習到的知識運用到生產、學習、工作中。宣傳為主、多形式協同的動員機制,充分保證了參加者切實參與讀書運動。
(三)確立“讀書光榮”的激勵機制
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后,社會上逐漸樹立起“勞動光榮”的良好風氣。此次讀書運動為了鼓勵人民群眾廣泛參與閱讀,“表揚和鼓勵認真閱讀的積極分子,鼓舞群眾的學習熱情,并以此作為推動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著作為中心的讀書熱潮的有力措施”,市讀書運動辦公室建立了鼓勵和獎勵機制,通過評比、發獎,倡導“讀書光榮”,開展社會主義文化建設。
天津開展讀書運動的評比原則主要有以下兩條:一是讀完10本書者可參加評比,如未看完10本(5本以上),但態度積極并收到顯著效果,也可參加評比,通過人民群眾評定給予獎勵;二是通過閱讀在思想上確有收獲,生產、學習、工作有一定進步和提高者,方可發給獎章1枚,“使評比發獎成為一次推動學習,教育群眾的活動”。評比方法根據各單位的具體情況,通過測驗、寫心得等方式,加之平日在思想、生產、學習上的表現,經過小組評議、民主討論,評出具體名單。再由讀書運動指導小組批準并提名,在征求民眾意見后確定獲獎名單。在發獎比例方面,對于文化程度相對較低或者從事非腦力勞動者,發獎的力度更大,目的是鼓勵更多的人參與讀書運動。其中,工廠、農業生產合作社、手工業生產合作社、街道等單位獲得獎章人數不得超過參加評比人數的60%,而大中專、機關、企業、醫院等單位不得超過40%。此外,能參加評比尚不夠獲得獎章者,則發給“讀書運動紀念卡片”一張。以市郵電系統為例,市電話局、市報刊發行局、市郵局和機關黨委4個單位,共102人參與評定,獲得獎章的有40人,獲得紀念卡片的有62人。評比所遵循的是鼓勵原則,旨在鼓勵廣大人民群眾多讀書、讀好書,以發放獎勵樹立榮譽感,使人民群眾了解“讀書光榮”的重要意義。
四、讀書運動的積極影響與經驗啟示
魯迅獎章讀書運動雖然開展的時間不長,但其對于促進經濟發展與文化建設相協調、提高人民群眾的思想政治覺悟、助力持續開展讀書學習活動起到了重要作用,對推動社會主義文化事業發展產生了積極影響。同時,在堅持黨的領導與多部門協同,堅持思想領航、以學促干,堅持以青年為主體、凝聚青年力量等方面提供了一定的經驗借鑒。
(一)讀書運動的積極影響
魯迅獎章讀書運動作為全民參與的讀書運動,推動了社會主義文化事業的進步,為促進經濟與文化協調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在此過程中,黨和政府通過動員、指導人民群眾閱讀紅色書刊,扭轉了“重文藝輕政治”的讀書風氣,在提高人民群眾思想政治覺悟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也為日后持續開展讀書學習活動奠定了堅實的群眾基礎。
為促進經濟與文化協調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后,發展社會主義政治、經濟、文化,成為黨面臨的重大課題。在提出建設現代科學文化的目標后,黨和政府開展了掃除文盲、普及教育、讀書和學習運動等,以提高人民群眾的文化水平,從而更好地服務于經濟建設。魯迅獎章讀書運動激發了人民群眾的讀書熱情,提高了人民群眾的文化知識水平。以天津為例,許多工廠、企業、街區都舉辦了讀書會,成立了閱讀小組,成千上萬的職工和家屬參與讀書運動,形成了良好的閱讀風氣。全市圖書發行量激增,據圖書發行部門統計,從1958年5月到1959年4月,全市共發行了圖書3270多萬冊。閱讀的人數迅速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普及了紅色文化,推動了社會主義文化事業發展,激發了人民群眾建設社會主義的熱情,為促進經濟與文化協調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為提高人民群眾的思想政治覺悟積累了寶貴經驗 在開展魯迅獎章讀書運動前,中國共產黨對于人民群眾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是針對特定群體展開。閱讀的書目,往往只是《毛澤東選集》等特定紅色書刊,無論從閱讀書目還是受眾群體而言,都不及此次運動門類齊全、受眾廣泛。盡管以往也采取過讀書的方式,但并不像此次讀書運動采取自上而下、全民動員的方式開展閱讀。魯迅獎章讀書運動是一場全民的思想政治教育運動,以宣傳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為主,初步掀起閱讀的熱潮,使其在人民群眾心中生根發芽。讀書運動的開展對于加強人民群眾特別是青年的思想引領,使他們學習先進榜樣,努力學習和工作,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貢獻力量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魯迅獎章讀書運動以紅色書刊為主要媒介,改變了“重文藝輕政治”的讀書風氣,在提高人民群眾的思想政治覺悟方面積累了寶貴經驗。自此,讀書運動成為提高人民群眾思想政治覺悟的主要方式之一。
為持續開展讀書學習活動奠定了群眾基礎 讀書運動為此后開展類似活動奠定了群眾基礎。以此為開端,全民讀書風潮日漸興起。例如,20世紀60年代,天津又開展了各式各樣的讀書會以及工人、農民學哲學運動等。閱讀書目基本以紅色和時政書籍為主,包括《再論無產階級專政的歷史經驗》《評美國共產黨的聲明》等書籍。70年代末80年代初,天津還開展了“做新長征的好接力手”讀書活動、“愛我中華,愛我天津”讀書活動以及“三熱愛”讀書活動等,其開展模式與魯迅獎章讀書運動大致相同。可以說,魯迅獎章讀書運動使閱讀的良好風氣深入人心。
(二)讀書運動的經驗啟示
魯迅獎章讀書運動之所以成功開展,主要得益于堅持黨的領導與多部門協同,動員廣大人民群眾參與其中;堅持思想領航,倡導“讀書光榮”,以學習促進實踐,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開展過程中以青年為主要對象,培養青年的閱讀興趣,為其搭建成長平臺,從而凝聚青年力量。
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與多部門協同 魯迅獎章讀書運動作為思想政治教育運動,關乎人民群眾思想覺悟的提高和青年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培養問題。因此,只有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才能確保讀書運動的成效。在黨的領導下,重點發揮包括共青團在內的多部門的協作功能。各部門各司其職,引導人民群眾有選擇性地進行閱讀,使得讀書運動有條不紊地開展并不斷擴大影響力,確保讀書運動發揮育人作用。
堅持思想領航、以學促干 魯迅獎章讀書運動以紅色書刊為媒介,加強思想政治教育,使人民群眾堅定理想信念,努力學習和工作,為黨和國家貢獻自己的力量。閱讀紅色書刊為讀書運動的開展指明了方向,宣傳同推薦書目內容相關的方志敏、王孝和等英雄事跡,撰寫閱讀感想,使人民群眾在讀書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從而實現自我提升。
堅持以青年為主體、凝聚青年力量 青年是國家和民族的希望。堅持以青年為主體,關心青年成長,凝聚青年力量,是開展社會主義建設的關鍵之一。魯迅獎章讀書運動以青年為主體,通過有組織的引導機制,指定閱讀書目,舉辦各式活動,豐富學習內容,將青年讀書的自主性與組織性相結合,為青年成長創造條件。通過關心青年思想情況,了解青年讀書興趣,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從而提升其熱情,凝聚力量,促進青年在學習和工作上的進步。
魯迅獎章讀書運動作為新中國開展的第一次全民讀書運動,在新中國歷史上具有重要地位。黨和政府通過讀書與群眾運動相結合的方式,普及紅色文化、提高人民群眾的思想政治覺悟,對于當前開展文化建設具有重要借鑒意義。中共十八大以來,黨和政府始終把文化建設擺在突出位置,特別是對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領導全面加強,社會上形成了“以學鑄魂、以學增智、以學正風、以學促干”的良好風氣。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引導全黨牢記黨的宗旨,解決好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問題,自覺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堅定信仰者和忠實實踐者?!敝袊厣鐣髁x進入新時代,人民群眾特別是青年要承擔起繼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責任,努力學習,提高思想政治覺悟,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
[作者簡介]鄒宇,歷史學博士,助理研究員,天津社會科學院亞太合作與發展研究所。
本文發表在《當代中國史研究》2025年第4期,注釋從略,引用請參考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