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壅?/strong>每逢重要事件搭建牌樓慶賀是澳門社會的傳統。新中國成立后,搭建國慶牌樓成為澳門同胞表達愛國之情的重要載體,更是澳門早期的愛國主義教育和重要的節日文化呈現。澳門同胞搭建的天安門牌樓仿照北京天安門的空間樣式設計,用象征符號表征新中國。其他主題牌樓會按照當年的宣傳內容而制作,展示政治、外交、祖國統一,工業和交通運輸業建設,農業建設,文化藝術、體育,各族人民大團結等新中國的最新政策和發展成就,具有鮮明的地方及時代色彩。這些國慶牌樓主題鮮明、生動直觀、內容豐富、多姿多彩,通過表征新中國,推動澳門同胞認識祖國、熱愛祖國。
?。坳P鍵詞]牌樓;國慶;澳門;新中國;愛國主義
新中國成立后,澳門同胞時刻關注祖國的發展,為祖國的各項成就而自豪,在澳門主要街道搭建國慶牌樓就是表達愛國之情的重要載體。國慶牌樓凝聚了澳門同胞所要表達的慶賀之心或者紀念之意,也成為澳門社會一種特定歷史時期展示某種含義的文化符號,更是新中國成立后在澳門早期的愛國主義教育和重要的節日文化呈現,具有鮮明的地方及時代色彩。這一問題目前學術界尚缺乏研究。本文運用《澳門日報》《大公報》《華僑報》《大眾報》《新園地》《教師雜志》等港澳報刊、牌樓回顧展等資料以及當事人的口述,考察1949—1965年澳門同胞搭建的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牌樓的歷史發展與主題呈現,揭示這些國慶牌樓如何將祖國的發展進步定格為一個個永恒的瞬間、將臨時搭建的建筑轉換為經典的畫面,進而通過表征新中國,推動澳門同胞認識祖國、熱愛祖國。
一、國慶牌樓的歷史發展與天安門主題牌樓
牌樓是由立柱和梁枋構成的單體建筑。每逢重要事件搭建牌樓慶賀是澳門社會的傳統。新中國成立后直到1965年,澳門同胞搭建的國慶牌樓傳揚了國家發展成就,表達了澳門同胞的愛國熱情。其中,作為國家象征符號的天安門主題牌樓年年搭建,展現了澳門同胞對祖國的無限向往。
?。ㄒ唬﹪鴳c牌樓的歷史發展
新中國成立之時,澳門尚在澳葡當局殖民管治之下,澳葡當局采取了“國共兩面不得罪”的所謂“中立”的態度。因此,每逢10月,澳門便出現三個慶?;顒樱?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節、10月5日葡萄牙國慶節,以及臺灣國民黨勢力在澳門地區舉行的10月10日“雙十”節慶?;顒?。這一現象在澳門一直持續到1966年“一二·三事件”后“雙十”節慶?;顒酉?。每年由民間團體自發組織、設計及搭建的國慶牌樓是一種臨時性的建筑,卻真實地反映了那個時代澳門同胞對祖國的熱愛與向往。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澳門同胞歡欣鼓舞。10月14日,廣州解放,“柯麟、何賢、馬萬祺、梁培等人策劃在澳門舉行慶祝大會。澳督柯維納最初有所顧忌,態度略微曖昧,后經柯麟、何賢、馬萬祺等人的反復交涉,柯維納終于批準舉行澳門各界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暨慶祝廣州解放大會”。11月20日,澳門各僑團、學校在平安劇院隆重舉行慶祝勞軍大會,借此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及廣州解放,共千余人參加?!笆虑霸摃槭箲c祝時期增加熱鬧起見”,在平安戲院門前搭建一座牌樓。這座國慶牌樓上的裝飾主要是橫額、標語。頂上有幾行醒目大字:“出錢出力慰勞人民解放軍”“僑胞團結萬歲”。牌樓上橫掛一條大會的橫額,最突出的是兩行大標語:“支援人民解放戰爭把革命進行到底”“四大階級大聯合實行人民民主專政”。這座國慶牌樓樓高近三層,頂上紅旗招展?!巴黹g燈光輝煌,點綴該牌樓之周沿,景色莊嚴。五枝國旗高豎,臨風飄揚。”另外,議事亭前地亦有一座牌樓,連旗幟高達五層,裝飾錯落有致,古色古香,極富中國傳統建筑風格。同樣具有傳統建筑風格的國慶牌樓曾出現在1950年,當年搭建的一座中式大型牌樓,猶如一座獨特的民間工藝品擺設在公眾廣場中供人觀賞。
1950年9月底,“澳門工聯、學聯、婦聯、華僑協會等四十余單位也組織了‘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大會籌備會’,決定十月一日全澳各界放假一日,早晨全澳升旗,中午鳴炮,并舉行慶祝大會及游藝晚會,各大街將搭彩花牌樓,家家戶戶張燈結彩”。此后,搭建牌樓成為澳門同胞慶祝國慶的重要內容。
1949—1952年間澳門同胞搭建的國慶牌樓,可稱為早期國慶牌樓。早期的牌樓設計一般較為簡單,僅僅是搭建的竹棚,每座牌樓的頂上有五星紅旗迎風飄揚,牌樓有五角星圖案,并寫上慶祝標語,如1950年一座牌樓以“澳門同胞團結起來了”為標語,1951年牌樓上有“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光榮的北京,偉大的人民隊伍”等標語。是年,澳門各界同胞熱烈慶祝國慶節?!霸诟髦行慕值郎?,澳門同胞扎了四十座高達數丈的牌樓,牌樓上裝著一萬七千盞電燈散發出燦爛奪目的光輝”。1952年,澳門同胞搭建了14座國慶牌樓。
自1953年開始,澳門慶祝新中國國慶節的牌樓由澳門各界同胞慶祝國慶大會籌委會組織搭建,由大會籌委會委托美術組陸昌等人專門設計、制造,比1952年之前幾年間搭建的國慶牌樓精美、內容豐富多樣。1953年后,“基本規定每年搭建五座,主題反映當時新中國建設的成就”。國慶牌樓主題愈加明確,包括天安門,政治、外交、祖國統一,工業和交通運輸業建設,農業建設,文化藝術、體育以及各族人民大團結等。這些大型國慶牌樓,分布在議事亭前地、新馬路、南灣口、內港海傍、司打口等澳門通衢大道上。牌樓造型變化增多、制作精巧、內容多樣、形式生動,宣傳國家建設成就,備受各界人士贊賞、支持和資助。國慶牌樓自此成為澳門同胞的集體記憶。
?。ǘ┳鳛閲蚁笳鞣柕奶彀查T主題牌樓
國家“必被人格化方可見到,必被象征化方能被熱愛”。國旗、國歌、國徽或紀念碑等國家象征符號,能將國家具體形象化,使之可視、可感、可親、可敬。新中國成立前后,即完成了新的政權標志和符號創設。一是確定國家的名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二是創設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皣炱烀娴募t色象征革命。旗上的五顆五角星及其相互關系象征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人民大團結。星用黃色是為著在紅地上顯出光明,黃色較白色明亮美麗,四顆小五角星各有一尖正對著大星的中心點,這是表示圍繞著一個中心而團結”。三是創設國徽?!皣盏膬热轂閲?、天安門、齒輪和麥稻穗,象征中國人民自‘五四’運動以來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斗爭和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新中國的誕生”。
天安門既象征著五四運動的發源地,又是新中國成立時舉行開國大典的盛大場所和第一面五星紅旗升起的地方,因此用天安門圖案象征中國人民的革命傳統和民族精神。在澳門同胞心中,“我們的首都——北京天安門,是人民爭取持久和平的象征”,是“人民共同努力走向幸福美好生活的象征”。正如澳門同胞在詩歌中抒懷:“天安門,我向你禮贊!我的心和你連結一起,我朝朝暮暮傾聽著你前進的足音。我知道和你的路程隔得很長,可是我對你的情意比路還長,我將在你的撫愛中汲取力量?!币蕴彀查T為主題的牌樓“代表著全國人民的心都朝向北京,我們要跟著毛主席和中國共產黨走,建設美好的社會主義祖國”。
1951年,澳門首座以天安門為主題的國慶牌樓由十月初五街坊眾集資搭建,位于新馬路與十月初五街交界處。兩側標語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世界人民大團結萬歲”。牌樓頂上,五星紅旗迎風飄揚。1952年國慶前夕,澳門同胞在新馬路郵政局旁搭建了天安門牌樓。從1953年國慶開始,天安門國慶牌樓改為在澳門最核心的政治權力象征空間——議事亭前地搭建,城樓廊柱間八個大紅燈籠高懸,兩側豎立著八面鮮艷的紅旗。該牌樓仿照北京天安門的空間樣式設計,年年搭建,樣式和造型保持不變,通常有三層高,懸掛著國徽、國旗和標語,氣勢恢宏,莊嚴神圣。
天安門牌樓體現了澳門同胞對祖國的無限向往?!懊看螐呐茦枪伴T下經過,心情都顯得特別興奮,想像自己真的來到了北京天安門廣場。”很多人都喜歡在天安門牌樓前面拍照留念,從巍峨的天安門牌樓中體會到祖國的莊嚴、偉大和可愛,而祖國人民的美好生活也呈現在澳門同胞的面前。天安門作為與整個國慶牌樓價值指向高度統一的象征符號,在持續再現過程中不斷重復、綿延不絕,作為集體記憶逐步內化為澳門同胞文化心理結構的一部分?!?/p>
二、宣傳國家政策和發展成就的主題牌樓
澳門的天安門國慶牌樓年年都搭建,而其他牌樓會按照當年的宣傳內容制作,每年設計風格各異,造型變化多樣。每年國家發生的重大事件,大都體現在國慶牌樓上,成為當年國慶牌樓的主體和重要圖案,直觀生動地展示了新中國在政治、外交、祖國統一,工業和交通運輸業建設,農業建設,文化藝術、體育等各個領域發展的成就以及各族人民大團結,將祖國的發展進步定格為一個個永恒的瞬間,將臨時搭建的建筑轉換為經典的畫面,成為新中國發展進步的一個獨特縮影。
?。ㄒ唬┱巍⑼饨?、祖國統一主題
新中國成立初期,國內抗美援朝、保家衛國運動與國際上聲勢浩大的保衛和平、反對戰爭的熱潮相呼應?!昂推进潯背蔀楸憩F這一主題的經典符號。1951年,澳門同胞搭建的國慶牌樓首次出現和平鴿造型。1952年,澳門同胞搭建了立體梯形和平鴿牌樓。1953年,澳門同胞共搭建了兩座關于和平主題的國慶牌樓,其中一座就“取材于去年在北京召開的亞洲和平大會會議廳前的牌樓圖樣,牌樓上有一個翱翔的和平鴿”。和平鴿圖案下方以“我們熱愛和平”六個字點題,文字下方是當時流行的和平宣傳畫《我們熱愛和平》——一個小男孩和一個小女孩懷抱和平鴿期盼和平的畫面。1954年,澳門同胞搭建的國慶牌樓的畫面層次更為豐富,中間是一個地球,地球周圍繞著和平鴿,地球上方站立著手挽手的全世界愛好和平的人民,地球上還飛翔著和平鴿,上端有“和平萬歲”四個大字。這些國慶牌樓表達了人民熱愛、呼吁世界和平的愿望。1955年,在印度尼西亞召開的萬隆會議通過《亞非會議最后公報》,提出處理國際關系的十項原則,使我國倡導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得到體現和引申。當年,澳門的天安門國慶牌樓屋檐頂上安裝了一群振翅欲飛的和平鴿模型,并于拱門上嵌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宣傳世界和平。
新中國重大政治事件也是澳門同胞搭建國慶牌樓宣傳的主題之一。195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頒布,當年,國慶牌樓便表現出生產建設發展和人民生活越來越幸福,以及全國各族人民為憲法誕生而歡呼的景象,憲法呈書本狀,夜晚燈亮,放射出道道金光,象征著第一個真正保障人民利益憲法的誕生,標語“全中國人民滿懷信心向著更美麗的前景邁進”起到了畫龍點睛作用。
實現祖國統一是澳門同胞搭建國慶牌樓表達的重要主題。新中國成立后,國民黨敗退臺灣,與大陸隔水相望。祖國統一成為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愿望。1956年6月28日,周恩來在一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講到臺灣問題時明確表示:“我們愿意同臺灣當局協商和平解放臺灣的具體步驟和條件”,對于一切愛國的人們,“都本著‘愛國一家’的原則,采取既往不咎的態度”。當年國慶前夕,新馬路中國土特產公司附近矗立起一座以“愛國一家”為主題的牌樓。從1957年起,臺灣海峽局勢再度緊張起來。中共中央調整政策,從爭取緩和轉為加強對美斗爭。1958年8月,中共中央以炮擊金門的方式把臺灣問題提出來,有力地表明了中國人民反對美國干涉中國內政、維護國家統一的立場和決心。當年,主題為解放臺灣的國慶牌樓異常宏偉壯觀。中國人民解放軍士兵和武器成為反映這一主題的意象。牌樓上寫著“堅決擁護祖國收復金門、馬祖,解放臺灣澎湖!”圖景描繪了祖國的軍事力量,反映出祖國的海、陸、空軍都動員起來為解放臺灣作好準備,顯示了祖國人民和澳門同胞解放臺灣的決心,對澳門同胞有很大的教育意義。
?。ǘ┕I和交通運輸業建設主題
新中國成立后,恢復和發展國民經濟首先是從優先恢復和建設基礎設施開始的,而搶修和新建鐵路又是重點之一。新中國成立三年后共修復鐵路14089公里,新建鐵路1267公里,“其中包括成渝鐵路、天蘭鐵路、來睦鐵路(由廣西來賓至睦南關即舊鎮南關附近)等”。這為新中國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1952年,澳門同胞搭建的“天蘭鐵路通車”牌樓是首座工業建設牌樓,牌樓上燈籠高掛,畫面中有一輛行駛中的火車,反映出新中國鐵路建設的飛速發展,簡練而有氣派。
新中國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一個五年計劃(以下簡稱“一五”計劃),也是1953—1957年澳門同胞搭建的以工業建設為主題的國慶牌樓反映的主要內容?!耙晃濉庇媱澊_定的經濟建設指導方針,突出了集中主要力量發展重工業,同時要求相應地發展交通運輸業、輕工業、農業和商業。這一時期澳門同胞搭建的工業建設主題牌樓主要反映了“一五”計劃如火如荼地進行、中國各種工業發展的景象。廠礦、橋梁、飛機、汽車、輪船、火車等構成了那個時代人們對工業社會的認知。
1953年,工業建設主題牌樓上繪制了工廠礦山畫面,歌頌“一五”計劃第一年的成就。1954年,工業建設主題牌樓“中間以圖表說明祖國生產建設上升進度,兩旁是工廠圖案,中間是橋梁,表現水利、交通方面的成就”。為慶?!耙晃濉庇媱潓嵤?,1955年,澳門海傍區的國慶牌樓上兩個男女青年舉著“一五”計劃投資“七萬萬兩黃金”的牌子格外醒目,牌樓一一列出“一五”計劃完成后幾種重要產品,如棉花、糧食、水泥、汽車、煤、鋼等的產量,與上端的文字“五年建設計劃,是祖國人民幸福生活的保證”相呼應?;疖嚺c輪船的造型象征著中國經濟正飛速前進。1956年,工業建設主題牌樓具有民族特色,牌樓上層全是宮殿式的瓦頂,檐角高懸金鐘,四周欄桿上滿掛彩旗,牌樓正中繪著祖國工業、農業建設和執行“一五”計劃中超額完成的各項建設成績,牌樓上安裝著解放牌載重汽車模型,兩旁有和平鴿,牌樓下座還布置著一對雄偉的獅子。整座牌樓的中心內容展示著祖國正在朝向和平建設的目標邁進。1957年,工業建設主題牌樓中間裝著長江大鐵橋的立體模型,上空還裝有用霓虹管繞成一連串的噴射機。鐵橋上環著半邊巨型齒輪,齒輪上分列著新中國發電、鋼鐵、飛機、汽車、采煤等各種工業的發展圖景。牌樓呈現了新中國成立后第一座長江大橋——武漢長江大橋的雄偉風采,慶?!耙晃濉庇媱澇~完成。
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會議通過了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在工業方面,提出了“以鋼為綱”的口號,要求7年、5年以至3年內提前實現15年鋼產量趕超英國的目標,并發動全民大煉鋼鐵運動。工人、煉鋼爐、鋼水等成為國慶牌樓畫面的核心符號。當年澳門同胞搭建的工業建設主題牌樓,一爐紅紅的鋼水瀉下,飛濺起無數的鋼花,展現出鋼鐵工人熱火朝天的煉鋼景象。1959年,澳門同胞搭建的工業建設主題牌樓上半部分是一半圓形的畫面,當中飾以“囍”字,邊沿綴著鮮花、彩帶、運煤車、起重機、鋼水爐、水力發電站、機器齒輪構成的圖案。畫面當中是三名工人,其中兩人舉著兩塊大小不同的鋼軌,象征我國鋼產量的突飛猛進。1960年,澳門同胞搭建的五座國慶牌樓中,其中“司打口的一座介紹我國鋼鐵、煤礦工業的成就,新馬路中段的一座介紹我國水利建設及石油工業的成就”。1961年,澳門同胞搭建的工業建設主題牌樓以“發展現代工業,建設偉大祖國”為標語,展示了工人和機械化生產的畫面。
國民經濟走出低谷后的1963年,澳門同胞搭建的反映新中國工業建設牌樓,一座延續了1962年“工業支援農業”主題,展現了農業機械、化肥、電力設備源源不絕供應農村,促進農業生產的畫面。另一座是展現輕工業建設的牌樓,牌樓上“五個輕工業品圖案,反映出我國輕工業生產水平的全面進展”。1964年,工業建設主題牌樓的畫面主體是一座座高聳的油塔和油井,一列列的運油車穿梭來往,反映了我國石油工業巨大的、飛躍的發展情況。1965年,隨著工業生產的不斷提高,全國支援農業的力量大大加強,有力地推動了農業生產的發展。工業建設主題牌樓共有兩個不同畫面來反映這一成就:一是以12000噸水壓機模型的形象為主體,反映我國工業技術水平的提高;一是通過農業機械化畫面反映工業支援農業、繁榮國民經濟的場景。
反映交通運輸業方面的成就也是澳門同胞搭建國慶牌樓呈現的重要內容。1955年的一座牌樓展示了正在建設中的長江大橋形象?!皟蓪拥拇箬F橋上層走著活動的汽車,中層行駛著新型的火車。鐵橋下還激流著滔滔的白浪,煞是奇觀”。1959年,澳門同胞搭建的交通運輸牌樓是當年慶祝新中國成立十周年牌樓中最高的一座。它的頂端,一面是高聳半空的電臺,一面是和電臺平高的長江大橋橋墩,兩層的長江大橋飛架南北,橋的最頂一層行駛著汽車,當中第二層行駛著火車。橋上是一巨型民航機,橋下是我國新建成的萬噸巨輪“躍進”號的模型。另外,在牌樓中段左右兩側,分別站立著一名女航運駕駛員和一名男火車司機。這座牌樓顯示著我國現代化交通事業的發展和交通人才培養取得的成績。
?。ㄈ┺r業建設主題
從1949年10月到1952年底,國家集中力量興建治理淮河、荊江分洪等工程,進行了大規模農田水利建設,促進了農業生產的迅速恢復和發展,這些在中國歷史上是空前的。1952年,澳門同胞搭建的國慶牌樓就有“荊江分洪”的模型,表現出該工程的偉大和祖國水利建設的成就。這是最早的關于農業水利建設的牌樓。1953年,澳門同胞搭建的農業建設主題牌樓上,毛澤東的題詞“一定要把淮河修好”八個大字格外醒目,表明了黨和國家治理淮河的堅定決心。
在反映農業生產生活的國慶牌樓中,農民、農作物、農耕工具、農田是表現農民與農業豐收的主要元素。1953年,澳門同胞搭建的農業建設主題牌樓以“農村家家慶豐收”為標語,反映了農業生產的恢復和發展。畫面呈現了農村的豐收場面,頭裹毛巾的農婦抱著沉甸甸的糧食,微笑著充滿希望地望著遠方,洋溢著豐收的喜悅。農業合作化促進了農業生產發展,為農業機械耕作、機械排灌和科學種田創造了有利條件。拖拉機成為農業機械化的代表符號,展現了當時人民對未來農業機械化的美好向往。1957年,澳門同胞搭建的農業建設主題牌樓“一面繪著廣闊的農田,并裝上各種立體拖拉機,表現出我國農村合作化以后的新氣象。另一面是佛子嶺水庫的立體圖景,反映我國水利建設的成就”。醒目的標語“讓江河馴服、洪水低頭!”象征著全國人民建設新中國的豪邁決心。
為了盡快改變中國貧窮落后的面貌,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會議正式通過了“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會后,“大躍進”運動在全國展開。當年,澳門的一座國慶牌樓以總路線為標語,牌樓頂上“四匹會飛的駿馬是代表著‘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意思”。巨大的稻麥、玉米、棉桃、衛星等圖案成為描繪農業“大躍進”畫面的核心符號。
面對國民經濟陷入嚴重困難的局面,1962年9月,中共八屆十中全會正式提出了“以農業為基礎,以工業為主導”的發展國民經濟的總方針,把發展農業放在首要地位,正確地處理工業和農業的關系,堅決地把工業部門的工作轉移到以農業為基礎的軌道上來。當年,澳門同胞搭建的農業建設主題牌樓,立柱兩旁是中國傳統樓閣樣式,畫面上老人、婦女和兒童在麥田里遠眺,突出了“發展農業生產”的主題。經過一系列的調整,到1962年底,國民經濟開始好轉。1963年,農業建設主題牌樓畫面繞以花朵、彩帶圖案,體現了農業機械化勞作的場景。1964年,國民經濟調整取得了顯著成就,農業生產的條件有了很大改善。當年,農業建設主題牌樓畫面是一群農民在田間欣賞舞蹈演出,反映了祖國農村豐收后一片歡騰的景象。到1965年底,調整國民經濟的任務全面完成,農輕重的比例關系得到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當年,澳門的一座國慶牌樓,一個畫面是糧食豐收的情景,反映了豐收后農民無限喜悅的心情,另一個畫面是反映我國紡織等輕工業蓬勃發展的情況,在展示我國農業建設成就的同時也展示了輕工業發展的成就。
(四)文化藝術、體育主題
澳門以文化藝術、體育為主題的國慶牌樓主要以舞蹈、書本、民族文化宮、體育項目等造型來歌頌祖國文化藝術、體育事業呈現出百花齊放、繁榮昌盛的局面。
澳門第一座文化藝術、體育主題牌樓搭建于新中國成立八周年。當年,新馬路平安戲院附近搭建的國慶牌樓,“頂上裝有用電光管繞成的和平鴿,牌樓中間一面裝有我國破世界紀錄的舉重運動員陳鏡開的立體巨像,兩旁是扇子操及武技的立體圖景,另一面則裝上我國獅舞及各民族舞蹈的圖景”?!鞍倩R放,百技并陳,祖國體育藝術事業在天天發展!”的標語分外醒目。1959年是新中國成立十周年。當年,澳門同胞搭建的文化藝術、體育主題牌樓,上面是由三個圓環形構成的圖形,在三個環形的當中,有一本象征文化事業的巨大書本。書本的右上是乒乓球運動員的造型,左上是跳水運動員的造型,精神奮發,充滿青春活力。書本的左下是民族文化宮,右下是北京航空學院的圖形。1960年5月,中國登山隊在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從北坡登上了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當年,文化藝術、體育主題牌樓展示了我國登山隊征服世界最高峰的雄姿。
1961年,澳門同胞搭建的文化藝術、體育主題牌樓色彩繽紛,瑰麗大方,深具民族特色。牌樓底面是一巨幅孔雀開屏圖案,“發展科學文化,豐富人民生活”的標語置于牌樓頂上。兩旁,一邊是民族舞蹈演員,一邊是芭蕾舞蹈演員的形象,稍下的兩翼,是反映祖國科學研究和衛生保健事業發展的畫面。牌樓的底座裝飾著兩條大紅柱,柱子上鑲著舉重、乒乓、游泳、爬山、射擊、跳傘等項運動員的畫像。1963年,澳門同胞搭建的文化藝術、體育主題牌樓,正中間是我國乒乓球運動員榮獲第27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三項冠軍獎杯的形象;兩旁則用鮮花吐艷的圖案襯托出射箭、滑冰、舞蹈和科學實驗的造型。下邊中心巨柱是一幅民族舞蹈“蔓蘿花”的美妙舞姿圖畫。整座牌樓反映出祖國文化藝術、體育事業百花齊放、蓬勃發展的面貌。
(五)中國各族人民大團結主題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帶來中國各族人民大團結的新氣象,也隨之成為澳門同胞搭建國慶牌樓的表現主題。牌樓以人物造型、天安門、葵花、太陽、舞蹈等圖案來表達這一主題。
1951年,澳門同胞搭建的一座國慶牌樓出現了工人、農民、小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四大階級的人物造型,體現了中國人民大團結的主題。1952年,國慶牌樓更加醒目,延續了四大階級人物造型,人物造型上方裝飾了五顆閃耀的五星,一顆大星代表中國共產黨,四顆小星代表工人、農民、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象征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人民大團結和對黨的擁護。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國慶牌樓側重于歌頌新中國的民族政策與民族關系,展現新中國各民族之間團結和睦的景象。1961年,澳門同胞搭建的一座國慶牌樓“上方是一副大牌匾,下綴以碧綠色的玉石欄河,一群各族人民站于其上。牌匾上方是天安門圖徽,光芒四射,頂上鑲著‘中國各族人民大團結萬歲!’十一個光管大字,牌匾兩側,一方是人民大會堂,一方是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的圖樣”。1962年,反映中國各族人民大團結的國慶牌樓莊嚴大方,色彩絢爛,富于民族特色。牌樓有宮燈、獅子的圖案,有各族人民在天安門城樓前歡歌的場面,上面字為“中國人民大團結萬歲”,四個紅色立柱格外喜慶。1963年,反映中國各族人民大團結的國慶牌樓畫面是各族人民在天安門前載歌載舞的歡樂形象。1964年,反映中國各族人民大團結的國慶牌樓無論是內容圖案、還是花邊裝飾都特別富于民族氣派。牌樓上方是中國古代的亭臺樓閣造型,畫面上各族人民載歌載舞,舞蹈動作更加奔放。1965年,反映中國各族人民大團結的國慶牌樓造型又有變化,牌樓分兩個畫面,一面是各族人民在天安門前歡歌曼舞的形象;另一面是取材自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的藝術造型“葵花向太陽”,象征著全國各族人民在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的堅強團結和歡樂心情。
三、國慶牌樓的歷史意義
節日代表著一種公共時間的表達,具有“共同性”特征,通過慶典能把人聯系成一個整體。國慶節是澳門同胞和祖國人民的“共同時間”,在每年這一時刻,澳門同胞搭建主題鮮明、制作精美的牌樓,表征新中國,滿足“共享情感”,生成共同記憶,銘刻共同身份?!拔覀儽4嬷鴮ψ约荷畹母鱾€時期的記憶,這些記憶不停地再現;通過它們,就像是通過一種連續的關系,我們的認同感得以終生長存”。國慶牌樓直觀生動地記錄了新中國的發展歷程,推動更多的澳門同胞關心祖國、了解祖國、熱愛祖國。
?。ㄒ唬┯涗浟诵轮袊陌l展歷程,推動澳門同胞關心、了解和熱愛祖國
早在新中國成立之時,澳門同胞就歡天喜地,搭建牌樓慶祝新中國的誕生。牌樓還見證了新中國在政治、外交、工業、農業、文化藝術、體育等各個領域建設發展的成就,是當時澳門同胞認識祖國、了解祖國的一個重要渠道。每座牌樓都以某一方面的愛國主義宣傳教育為主題,澳門同胞可以從中體會到各族人民的勤奮、智慧和取得的偉大成就。澳門美術協會會長陸曦回憶道:“兒時就是通過父輩們制作的澳門同胞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牌樓,了解到了祖國的發展”。那個時候,發生在內地的大事,都會成為制作國慶牌樓的素材。許多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欣賞牌樓、學習牌樓,國慶牌樓會用最形象的畫面和立體的結構來展現出每一年祖國所取得的偉大成就,例如,治理淮河工程、鋼鐵工業和汽車工業的突飛猛進、農業大豐收、醫學上的進步、文藝戰線上的新成就……這些都在國慶牌樓上栩栩如生地、微型地再現出來了。國慶牌樓為澳門同胞了解祖國打開了一扇窗,加強了澳門同胞與祖國人民的聯結,增強了澳門同胞對于祖國的認知,激起了澳門同胞對祖國的未來憧憬,沉淀成關于新中國的集體記憶。
(二)用畫面與標語表達政治態度,凝聚國家意識和民族情感
澳門同胞搭建的國慶牌樓不僅具有藝術欣賞功能,而且通過畫面和標語體現主題性、政治性、思想性強的特征,從而達到政治性和藝術性的統一。畫面生動直觀地呈現宣傳主題和內容。雖然題材多樣,但畫面的人和物,一般都是色彩飽滿而艷麗,表現出喜慶歡快的氛圍,展示了充滿希望和活力的新中國國家形象。大壩、大河、飛機、大橋、火車、油井、水壓機氣勢雄偉;麥田一片金黃、麥穗顆粒飽滿;人物形象健康、意氣風發;展現了勞動人民專注于生產建設和勞作后的歡樂場景,突出了積極向上的社會風貌和共同奮斗建設新中國的昂揚狀態。
標語是畫面主題的概括與濃縮,與畫面緊密關聯,鮮明突出、醒目明朗、簡明有力。通過點明牌樓的號召內容與宣傳目的,與畫面圖案產生主題思想傳遞的合力,使主題更為彰顯,觀者更好理解,具有補充說明、畫龍點睛的特點。因此,每座國慶牌樓的標語不僅是一種事實性陳述,而且是運用富有感情色彩的動詞或形容詞來起到宣傳導向作用,使觀者不僅可以認識到牌樓主題的重要性,而且能夠感受到牌樓設計者的政治態度和立場。澳門同胞搭建的國慶牌樓的標語號召性強,富有激情,鼓舞人心,標語中“歡呼”“熱愛”“慶祝”“擁護”“輝煌”“偉大”“光榮”“好”“勝利”等動詞或形容詞,既強化了畫面的感染力,又表達了鮮明的政治立場,可以在短時間內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起到凝聚國家意識和民族情感的效果。
?。ㄈ﹤鞒兄袊鴤鹘y文化,富有民族特色
文化認同是最深層的認同。澳門同胞始終以中華文化為主體,與祖國血脈相連從不曾割斷。澳門同胞搭建的國慶牌樓以中國元素進行裝飾,蘊含著中華民族特有的、豐富的文化底蘊和文化特質。
澳門同胞搭建的早期國慶牌樓設計比較簡單。從20世紀50年代中期開始,國慶牌樓內容豐富,造型多樣,圖畫精美,增加了不少中國傳統文化元素,洋溢著濃郁的中國傳統文化氣息。這主要表現在國慶牌樓的顏色、構造和裝飾上。一是牌樓以紅色為主調,溫暖明亮。紅色代表了中國傳統觀念中的喜慶、祥和,象征著生命與活力,代表著希望與生機;喜慶與成功、革命與進步都是“紅色”所包含的意義。二是牌樓構造體現出中國的傳統建筑風格。牌樓有亭臺樓閣、朱紅大柱等中國傳統建筑特色,莊嚴瑰麗,宏偉壯觀;有些牌樓裝飾著燈籠、宮燈,古色古香,氣派大方。三是裝飾了大量的吉祥圖案。比如孔雀、獅子等祥禽瑞獸題材,“囍”字和紋飾題材,以及花卉題材等,這些都含有吉利和祥瑞寓意,表現喜慶祝福。
?。ㄋ模┩ㄟ^“睇牌樓”將愛國情懷融入日常生活,強化國家認同
“睇牌樓,賀國慶”,是往日澳門同胞慶祝國慶節的重要活動內容,充滿時代氣息?!斑@些牌樓一般會在九月三十日晚上亮燈,十月四日就會拆掉。由于當年本澳市民生活簡樸,晚上既沒有電視看,也沒有其他娛樂活動,所以,一家大小逛街觀賞牌樓燈飾,可說是國慶時期的一項特備節目?!卑拈T同胞扶老攜幼,全家出動去“睇牌樓”,節日氣氛濃郁。有的機構職工在國慶聚餐后,坐單車尾成群結隊一起去“睇牌樓”。傍晚時分,全澳各主要街道長逾數里的賀燈以及牌樓、彩牌的燈飾,萬炬通明,到處火樹銀花,賀燈如龍,把澳門照耀得如同白晝,在各繁盛地區,涌現無數爭看牌樓夜景的人群,整條新馬路行人道上,不時被擠得水泄不通,馬路中心更是車水馬龍,熙來攘往,絡繹不絕?!绊茦恰睍r,國慶牌樓上“中華人民共和國”這七個字反復出現,天安門、國徽、國旗、五角星,連同不同主題的牌樓圖案,都潛移默化地滲透進澳門同胞的內心。通過參與體驗,激情不斷升騰,將對國家的熱愛融進日常生活中,并通過周期重復不斷得到表征與驗證,從而強化“中國只有一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只有一面——五星紅旗,國慶只有一個——十月一日國慶節”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新中國成立后,在澳門主要街道搭建國慶牌樓是澳門同胞表達愛國之情的重要載體,國慶牌樓凝聚了澳門同胞所要表達的慶賀之心或者紀念之意,成為澳門社會一種特定歷史時期展示某種含義的文化符號,更是新中國成立后在澳門早期的愛國主義教育和重要的節日文化呈現。從1949年到1965年每年這一時刻,澳門同胞搭建天安門牌樓,以及政治、外交、祖國統一,工業和交通運輸業建設,農業建設,文化藝術、體育,各族人民大團結等主題鮮明、制作精美的牌樓,將祖國的發展進步定格為一個個永恒的瞬間、將臨時搭建的建筑轉換為經典的畫面,通過表征新中國,推動澳門同胞關心祖國、了解祖國、熱愛祖國,并薪火相傳、生生不息。
*本文為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加強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教育研究”(21ZDS074)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圩髡吆喗椋莺鷺s榮,法學博士,副研究員,當代中國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臺港澳研究中心。
本文發表在《當代中國史研究》2024年第6期,注釋從略,引用請參考原文。